國內氟化工企業暗涌整合潮
來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19-11-22 13:03 點擊:51次
在目前利潤普遍下降、市場競爭加劇的形勢下,規模小而分散的現狀嚴重制約了氟化工企業的發展。因此,一些企業的整合悄然拉開了大幕。
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氟硅產業形勢座談會上,業內專家認為,有機氟產業將在2009~2010年進入產業結構調整和整合時期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一些企業已經或將要加大兼并收購力度,將形成“拳頭”,與國外企業同臺競技。
“我國氟化工企業利潤下降的趨勢從前年就已經開始了。”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秘書長梅勝放透露。今年以來,氟化工企業的利潤更是大面積下滑。業內龍頭企業上海三愛富公司發布的今年上半年年報稱,其主營業務毛利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.3%。東岳集團總工程師于修源表示,東岳氟化工今年的利潤也在下降。
原上海三愛富公司董事長、氟材料專家滕名廣分析認為,企業今年上半年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價格大幅上漲,同時,從去年7月1日起氟橡膠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%下調至5%,氯氟烴(CFC)及其替代品、其他含氟聚合物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1%下調至5%,使企業出口產品的成本提高。盡管企業CFC產品及CFC替代品的價格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上漲,但由于成本上漲的幅度大于售價的增加幅度,最終造成了企業利潤的下降。
嚴峻的形勢逼迫企業尋找出路,重組與整合勢在必行。據統計,目前國內共有1000多家企業從事氟塑料、氟橡膠的加工及制品業,產業格局的特點是上游國內企業眾多,且競爭日益激烈;下游的高附加值產品由國外企業主導。國內氟化工企業大都是產品單一,低水平重復建設與惡性競爭突出。同時,氟化工企業生產因具有介質高腐蝕、廢水難生化、單體易爆性等特征,還面臨著環境保護與安全運行的壓力。
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理事長季剛認為,由于未形成“拳頭”,當前我國氟化工企業生產和研發總體上仍處于初級水平,品種少,品級低,新產品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,高端產品尚未成長為產業的主導產品,有機氟高效農藥及有機氟液晶等高檔產品不能滿足內需,還要依賴進口。
“氟化工產業是黃金產業,但國內企業的產品大都是三流產品,競爭力不足。”滕名廣說。據了解,除了三愛富公司、巨化集團等企業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外,國內多數企業只是生產型工廠,自身研發能力不強。因此,要實現氟硅強國之夢,氟化工企業必須向規模化、集成化、一體化方向發展,實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氟工業的目標。滕名廣介紹,中國企業產品和國外產品相比差距很大,大金、杜邦、羅迪亞、道康寧等國外公司的氟化工產品都各有自己的特色,如杜邦主要注重太陽能和燃料電池方向。而中國的企業仍在低水平競爭,有特色的極少。
專家們一致認為,國外氟化工企業發展的經驗是通過整合形成幾家國際性的大公司,不求做大做全,而是做精做細。因此,中國氟化工企業要發展,必須通過整合增強自身競爭力,延伸產業鏈,企業產品要避免產品同種、同質,要在高端產品上下功夫,要向精細化、復合化、輕量化方向發展,如開發電子化學品、表面活性劑、薄膜等高性能氟聚合物等。
據了解,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已經行動起來。比如,中化國際已于今年并購了浙江藍天環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巨化集團的并購正在進行中。據于修源透露,東岳集團也有整合一些氟化工小廠的打算,具體項目正在洽談中。
聲明:
文章內容及圖片部分摘自網絡,在此分享供讀者參考和借鑒,不代表我們的觀點。文章、圖片等內容如涉嫌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,謝謝!